這是一個關於人與自己、人與人、人與世界的故事。

  接近故事的尾聲,當阿米爾等人逃回巴基斯坦後,得知拉辛汗已悄悄離開,並留下了一封信。信中,拉辛汗提到,阿米爾總是對自己太嚴苛了。拉辛汗會下這樣的結論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從全書以阿米爾第一人稱敘述觀點接收而來的訊息中,讀者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阿米爾的內心。他對他自己的看法是這樣的:一個缺乏父愛、喜歡捉弄哈山、充滿忌妒心而又膽小無能的人。然而,這只是讀者透過他對自我的想法,所形成的一種表象;阿米爾的內心充斥著他自己對自己嚴苛的指控。
  若跳脫出這層阿米爾賦予我們的框架,從其他角色的眼中看這位主人翁,我們會發現,阿米爾其實沒有他自己所認為的這麼糟。能夠讓哈山和法里說出「為你,千千萬萬遍」的阿米爾,有著他自己從來沒察覺到的、會令人想為他付出一切的一面。
  阿米爾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好人,也從來不認為自己做的是好事。然而,他可能從來不知道,在阿富汗那個階級分明、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度,他願意毫不顧忌地與哈山做朋友,這對哈山來說意義有多麼重大;他可能永遠不明白,他送給法里姪子的那支手錶,和在床下塞的那一疊錢,以及為了索拉博--而不是像法里起初所認為的為了錢--不惜重返危險家鄉的舉動,這在法里眼裡看來是多麼動人。或許,阿米爾對哈山懷有著忌妒和輕視的矛盾情緒,在內心中與兩人之間的親密情誼產生了掙扎;或許,阿米爾只是為了贖罪,才會做出在法里所以為的正義之事。然而,阿米爾不知道的是,有時候真正重要的,就是你做了。
  阿米爾一輩子所深深愧疚著的,的確是一件不正確的事。但是,就像拉辛汗在信中所說的,當年他也只不過是一個小男孩。他只是一個普通人,一個在面對生命遭受威脅的情況下,做出自保行為的普通人。也許,令阿米爾真正無法釋懷的,是他沒辦法擁有像他父親或哈山那樣的勇氣吧,而這正是他對自己嚴苛的證明--總是喜歡與他人做比較,且永遠認為自己比不上他人。哈山心裡一直都很清楚那天發生的事。但是他選擇不戳破,並且依然為阿米爾付出一切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哈山真的太了解阿米爾了。他知道阿米爾是個對自己嚴苛而又自卑的人,所以怎麼樣也不願怪罪他。他希望藉由寬容來讓阿米爾別再自責,但卻沒想到,無論他人怎麼做,阿米爾若無法自己解開心結,他人再多的幫助都是無用的。
  一個對自己太過嚴苛的人,對他人也會很嚴苛。阿米爾在這個故事中學習、成長的,就是如何對抗自己內心的心魔。

  《追風箏的孩子》裡,充滿著贖罪與寬恕的故事。
  故事的主軸,便是由阿米爾對哈山被欺凌時的袖手旁觀展開的。一九七五年的那個冬季,改變了阿米爾的一生,或者該說--註定了阿米爾的一生。從他轉身的瞬間開始,阿米爾與哈山便開始了贖罪與寬恕的一生。嚴格說來,阿米爾一直到多年以後,當拉辛汗打電話給他、請他幫忙帶回索拉博時,他才真正開始贖罪。在這之前,他一直選擇遺忘,甚至為了開始新的人生,再次作出傷害哈山的事,以藉此趕走這個時時刻刻在他生活中、提醒他罪孽的人。最後,他發覺即使人不在了、地也換了,他內心深處的罪惡感仍縈繞不去。於是,他決定要為哈山做一件奮不顧身的事,並且開始以慈善行動代替逃避,為自己的行為贖罪。
  而哈山,從事件發生後,就不曾怪罪過阿米爾,對阿米爾的忠誠也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改變。雖然他很清楚阿米爾背叛了他,卻還是選擇了寬恕。即使過了這麼多年,我們還是可以從哈山寫給阿米爾的信中,感受到他對阿米爾的愛,以及永遠等待主人歸來的殷殷期盼。哈山的高貴情操,實在令人佩服。
  除了這個主要情節外,阿米爾的父親也是一個用一生在贖罪的人,他背叛了妻子和好友阿里、隱瞞了哈山的身世、嚴格地對待阿米爾,都讓他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在贖罪:厚待阿里、疼愛哈山、樂善好施,以及晚年對阿米爾的關愛;阿米爾的妻子莎拉雅,在年輕時也曾犯下過錯,後來,她的父親原諒了她、阿米爾也接受了她,使她得以展開新的人生;哈山的母親紗娜烏芭後來回到了哈山身邊,為當年拋家棄子的行為贖罪,而哈山也原諒了她,就如同他原諒阿米爾一般。
  這是一個因贖罪與寬恕而連結起人際關係的世界。人非聖人,孰能無過?最重要的是,犯錯之後要懂得彌補,而他人也要有寬容的心去看待錯誤。還有,不管他人如何寬容,寬容自己、不要對自己太嚴苛,才能夠真正重新開始。

  阿富汗,曾經是一個被世人遺忘的世界。因為這個故事,我們走進這個世界,目睹了阿富汗的美麗與哀愁。阿富汗是一個傳統的伊斯蘭國家,人民虔誠、樸實、勤奮,在主人翁的描述下,是一個聽天由命、坦然接受命運安排的民族。然而,國內卻也普遍存在著貧窮和種族歧視的現象,貧富差異相當大、階級之間的界線也被嚴格地遵守著,性別歧視也很嚴重,造成了男女不平等的極端差異。近代,阿富汗更在戰火的蹂躪下,受到了國際的注目。作者帶我們看見了戰爭的真實面貌和人性的殘酷冷血。
  這恐怕是第一本由阿富汗人所寫的暢銷小說,而從某一方面來說,它也可被視為一種報導文學。作者在故事中巧妙地融合了與阿富汗相關的歷史事件,使阿富汗的問題受到世人的關注,許多不了解阿富汗的人們,從這本書中發現了以前從不知道(或從不注意)、但卻在這個世界上真實發生過的事實。我們認識了這個陌生的國度,並且為之震驚、憐憫、感嘆。這本書的可貴之處,正是在於它為世人建立起了國際關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sta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